安眠藥常見種類與副作用,服藥注意事項大解謎

安眠藥示意圖

台灣人 你睡得好嗎?

2017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國有13.9%的女性與8.6%的男性飽受長期失眠之苦,年齡越大,失眠的狀況越頻繁;16.7%的50歲以上長輩有長期失眠經驗,如果大於60歲,失眠機率更可達22.7%。食藥署調查更後發現,60歲以上女性使用安眠藥的頻率居各族群之冠。

為了能睡個好覺,不少人會尋求安眠藥的幫助,光是在2014年,台灣人就吃下了3億3千9百萬粒安眠藥,在這些吃下肚的安眠藥中,是否真的都「對症下藥」了呢?

常見的安眠藥種類與副作用

安眠藥只是助眠藥物的統稱,事實上,安眠藥可以大致區分為四種類型,醫生會依患者狀況給予不同藥物:
四種常見安眠藥

苯二氮平類藥物 (Benzodiazepines, BZD)

這類藥物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達到安眠鎮靜效果,並有抗痙攣、抗焦慮、抗癲癇,以及肌肉鬆弛等功能,常見藥物如 Triazolam、Lorazepam、Estazolam 等。

要注意的是,BZD 有其副作用,服用後可能會發生頭暈、早晨嗜睡、記憶力減退、恍惚、呼吸抑制等等,若是長期使用可能產生依賴性。

此外,驟然停藥可能也會產生一些症狀(稱為戒斷作用),例如焦慮、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頭痛、暫時性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等,若想停藥,應該在醫生的指示下採漸進方式調整藥量。

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Non-Benzodiazepines, Non-BZD)

Non-BZD 一樣是透過抑制中樞神經使人產生睡意,藥效卻比 BZD 來得快,較無 BZD 藥物的抗痙攣、肌肉鬆弛作用,常見藥物如 Zaleplon、Zolpidem 等。

與傳統的 BZD 相比,Non-BZD 的副作用較低,但仍舊有頭昏、頭痛、腸胃不適、短暫失憶、夢遊等潛在副作用。

比較特別的是,Non-BZD 較不會出現戒斷作用。

三環抗憂鬱劑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

某些低劑量的抗憂鬱藥物(如 Doxepin)會使人產生睡意,因此也是緩解失眠症狀的藥物。

在副作用方面,以含有 Doxepin 成分的藥物來說,它可能造成噁心、嘔吐、頭暈、疲倦、口乾舌燥、視力模糊等症狀。

如果長期服用此類藥物,驟然停藥也可能產生噁心、頭痛、行動不便等戒斷作用。

褪黑素受體致效劑 (Melatonin Receptor Agonist, MT Agonist)

褪黑素是一種荷爾蒙,由體內的松果體細胞所製造,具有帶來睡意的效果,如果服用含褪黑素的藥物,就可舒緩失眠症狀。此外,褪黑素藥物較不易造成早晨嗜睡副作用,其成癮性也較低。即便如此,仍舊有少數患者會感到頭痛、嗜睡、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面對各種安眠藥,到底該怎樣吃才能對「症」下藥?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失眠的定義

三種失眠症狀 各有相應藥物

所謂失眠,就是在適合的時間或機會下仍難以入睡、無法維持沉睡,或是睡眠過程中突然清醒等睡眠障礙。

從以上定義來看,我們可以將失眠拆解為三個面向:難以入睡、無法維持沉睡、突然清醒。針對不同症狀,醫生會建議患者服用不同藥物。

難以入睡

是否有上床超過30分鐘卻還醒著的經驗?為了幫助失眠者進入睡眠,醫生可能會給予短效期的安眠藥,這類藥物較不會有早晨嗜睡的情況,例如苯二氮平類藥物 Triazolam、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Zaleplon、Zolpidem,以及褪黑素受體制效劑 (MT agonist) 等。

無法維持沉睡

若有無法維持沉睡的狀況,患者會徹夜維持淺眠狀態,即便入睡卻容易醒來,且清醒時間會超過30分鐘以上才能再度入眠,往往睡了一晚仍感疲憊。面對這種窘境,治療上便使用中效期安眠藥,目標是協助患者進入沉睡狀態,這類藥物包括苯二氮平類藥物 Estazolam、Lorazepam、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Zolpidem,以及低劑量三環抗憂鬱劑 Doxepin 等。要留心的是,中效期安眠藥可能引發早晨嗜睡。

突然清醒

所謂突然清醒,指的是雖有進入沉睡,但會在睡眠過程中醒來、難以再度入眠。為了緩解突然清醒帶來的惱人經驗,醫生可能會使用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Zaleplon、Zolpidem 作為治療手段。
三種失眠症狀各有治療藥物

不宜服用安眠藥的族群

用藥風險族群

在醫生的指示下使用安眠藥,可以緩解諸多睡眠障礙,若未遵照指示服藥,可能就會出現副作用,某些族群甚至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下列高風險族群,若你屬於其中之一,基於用藥安全,使用安眠藥時須格外留心。

銀髮族

安眠藥的不良反應與年齡有關(尤其是超過75以上的長輩),可能發生的症狀如嚴重認知障礙、譫妄(一種精神病症,常有意識清醒程度降低、注意力變差、妄想等病徵)、躁動、平衡感發生問題、日常行為能力受損等。

此外,長輩若是不慎摔倒,且曾有服用苯二氮平類藥物與非苯二氮平類藥物的紀錄,其經歷創傷性腦損傷或髖骨骨折的機會也較高。

孕婦

若在懷孕期間(特別是懷孕前三個月)不當使用安眠藥,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

夜間待命者

由於安眠藥具有嗜睡、影響認知等效果,如果你有機會處在夜間待命狀態(如醫護人員、獨自一人照護幼兒等),當你利用安眠藥助眠,若是夜間臨時有工作需求,安眠藥的副作用就可能影響你的工作能力。

肝、腎疾病患者

安眠藥的藥效會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逐漸消失,若是肝、腎兩個負責代謝任務的器官有疾病,就可能會使藥效時間拉長,影響日常生活狀況。

肺部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安眠藥具有呼吸抑制的功能,如果本身已罹患呼吸障礙疾病,服用安眠藥可能使原先症狀更為嚴重,導致睡眠呼吸暫停、換氣不足等後果。

服藥注意事項

服藥後立即就寢

服藥後,安眠藥便會逐漸生效,因此應立即上床睡覺,切勿心存僥倖從事開車、操作危險機械,或其他與睡眠無關之活動,以免活動期間藥效發作,影響自身安全。

勿與酒精一起服用

藥物會與酒類產生交互作用,安眠藥也不例外。由於酒精本身就有抑制中樞神經功能,若再加上擁有同樣功效的安眠藥,就可能強化鎮靜安眠效果,以及產生嗜睡、頭昏、精神不集中症狀,因此兩者不可同時使用。此外,喝酒前後也應避免服用安眠藥,反之亦然。

遵照處方服藥

若你必須服用安眠藥,應遵照醫生指示服藥,切勿自行增減量、停藥,以免發生藥物中毒或戒斷作用。此外,用藥後需按時回診,由醫生依睡眠狀況判斷是否有改變藥物用量的必要。

避免隨餐服用

安眠藥的功能主要是助眠,因此應在睡前服用,切勿自行更改服藥時間,例如用餐前後。
服用安眠藥後四大注意事項

可不可以自己買安眠藥?

答案是否定的,安眠藥不只屬於政府第三、第四級管制藥品,它們也均為處方藥物。

何謂處方藥呢?事實上,藥品還分為三等級:

成藥

指不需要處方箋、不必經過醫生或藥事人員指示,便可自行購買的藥物,例如治療蚊蟲叮咬的藥膏。

指示藥

不需要處方箋即可在一般藥局購得,需在醫生、藥師或藥劑生的指示下使用,例如低劑量止痛劑、胃藥等。

處方藥

規範最為嚴格的藥物,須持有醫生開立之處方箋才可至藥局領用的藥品,領藥時仍需經過藥事人員確認處方、調劑、覆核,藥事人員會將藥物交予患者,再進行用藥說明。常見藥物如安眠藥、抗生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藥物等。

由於安眠藥屬於處方藥,因此必須經過醫生開立處方箋後才可於醫院或藥局領用。

由此可知,安眠藥並不是隨處可購買的藥物,且在使用上仍有一定風險,是否有其他安全的做法改善失眠呢?好消息是,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改善失眠 不一定要靠藥物

想睡個好覺,除了吃藥以外,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舉例來說,你可以從減少咖啡與酒精的攝取量做起,原因是前者具有亢奮效果,後者只能使你進入淺眠,難以使你睡得深沉。

運動也能帶來睡意,然而,若已有失眠症狀,睡前六小時劇烈運動卻可能加劇失眠狀況。

另外,在醫生的指示下改變認知行為也可能改善失眠,例如辨識失眠原因或改變睡眠空間環境,但如此作法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能見效。

如果真的失眠,且日常生活因為不佳的睡眠品質受影響,與其在床上奮力數羊,不如趕緊就醫,讓醫生協助你找出適合的治療方法,重返夢鄉。

Reference:
UpToDate衛福部食藥署、藥品仿單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