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10大症狀,教你6招預防失智

記憶力衰退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2018年12月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約有340萬人,根據衛福部流行病學調查,全台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人,等同於每12位高齡長者中就有1人患有失智症。

在發展為失智症之前,有一個過渡時期叫做「輕微認知障礙 (MCI) 」,會出現記憶力、學習能力變差的情況,亦有可能演變為阿茲海默症。研究統計65歲以上有輕微認知障礙的長者約為62.6萬人,相當於每5位長者就有1人為失智高風險群,可見失智人口已有快速增長的趨勢。

簡單認識失智

屬於腦部疾病的一種,除了導致記憶力逐漸退化,還可能影響許多認知功能,如語言能力、判斷力、計算力、空間感等等,另外個性與情緒方面也容易出現重大轉變,使個人生活能力受到影響。失智是一種必須重視的疾病,它常被認為只是單純老化,而忽略就醫檢查、測試的必要性。

什麼是阿茲海默症?

俗稱老人失智症、老人癡呆症,為最常見的失智類型,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的疾病。

患者對周圍人、事、物的辨認出現障礙,產生多種認知問題,發病過程十分緩慢,會隨著時間持續惡化,且疾病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阿茲海默症不會直接造成死亡,多數是死於其他的併發症。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十大症狀

 

  • 記憶力衰退

 

 

      • 容易忘記重要的聚會,需要依賴記憶輔助工具(便條紙、手機等)。
      • 重複發問一樣的問題,剛講過的事情一下子就忘了。

 

    1. 執行能力下降

 

      • 無法依照指示完成任務,如依照食譜做菜、閱讀使用說明書等等。
      • 在數字或理財方面容易出錯。
      • 無法專注地完成一項事情,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

 

    1. 熟悉的事物變得陌生

 

      • 忘記一般家電的使用方式,熟悉的菜餚忘記如何料理。
      • 熟悉的通勤路線、回家路線容易迷路。

 

    1. 對時間或地點感到困惑

 

      • 容易忘記時間,例如:今天是幾年幾月幾號?
      • 對當下的所在地充滿疑惑,例如:我怎麼會在這個地方?

 

    1. 視覺與空間概念出現障礙

 

      • 環境中的人事物存疑,例如:無法理解鏡子裡面的人是誰。
      • 閱讀方面出現理解困難。

 

    1. 說話與書寫出現困難

 

      • 表達能力衰退,與他人談話時可能多次停頓、不知該如何繼續。
      • 文字書寫上的用詞出現詞不達意的狀況。

 

    1. 無法物歸原處,找不到收納物品

 

      • 物品一經收納總是找不到,或者將物品放在不合適的位置,如食物放在衣櫃、衣服放在鞋櫃等等。當找尋不到物品時,甚至指控他人偷竊。

 

    1.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 決定的能力變差或失去價值判斷的能力,最典型的狀況是面對推銷時,可能會支付大筆費用給對方。
      • 個人衛生方面,容易忽略日常清潔的重要性。

 

    1. 排斥社交活動、自我隔絕

 

      • 對原本熱愛的活動或興趣失去熱忱,甚至排斥參加社交活動,對於人際互動變得較為封閉。

 

    1. 個性與情緒的變化

 

    • 個性轉變,可能轉變為不安、低落、害怕、懷疑等等,情緒方面也容易波動或失控。與不熟悉的人接觸時,情況可能更為嚴重。

十種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兆

阿茲海默症的病程發展

初期

症狀較輕微,常被誤認為單純老化而延誤就醫。

類別 症狀
記憶力 記憶力明顯衰退,日常打理時間拉長,忘記重要的飯局或行程。
語言能力 言語表達變得困難,說話不再流暢。
個性與情緒 變得孤僻、多疑、暴躁,容易發脾氣。
飲食 常在用餐後還想再吃東西,或需要他人協助。

中期

生活自理能力持續下降,需他人協助。

類別 症狀
記憶力 記憶的衰退更為嚴重,忘記吃過飯、洗過澡,對於人事物、環境的辨認更加困難。
語言能力 言語表達的字句變少,說話變得不連貫、缺乏邏輯性。
個性與情緒 發脾氣的次數頻繁,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甚至出現大吼大叫等激動行為。
飲食 已無法自己備餐,重複要求吃東西的情況更為嚴重。

晚期

此期須完全依賴他人照護。

類別 症狀
記憶力 漸漸遺忘長期或短期的記憶,甚至忘記孰悉的家人,連自己是誰可能都不知道。
語言能力 可能無法與他人應對,變得完全不說話或自言自語,也無法理解他人的談話。
個性與情緒 自我感知的能力喪失.情緒的表達更加困難,常因無法表達而生氣。
飲食 已無法自行進食,或出現拒絕進食、吞嚥困難的情況。

患者的行為表現將隨著時間有不同變化

預防阿茲海默症6大原則

雖然沒有藥物能完全治癒阿茲海默症,但多從事能刺激大腦運作的活動,可有效降低罹患失智的風險。

培養興趣

參與課程、定期閱讀、繪畫、園藝、打麻將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安排旅遊活動,持續接受新知。另外,聆聽音樂也能舒緩患者的情緒,藉由樂器的操作或演奏,促進與患者的語言溝通,達到延緩病情的目的。

運動習慣

每週可維持二到三次以上的運動習慣,對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都有預防作用,如健走、爬山、跳舞、游泳、太極拳等等。

飲食攝取

可採用地中海型飲食,以蔬果、五穀雜糧為主,多吃豆類、堅果、橄欖油,肉類部分以魚類、海產為主,適量食用牛奶與奶製品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研究證實,地中型飲食除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人際互動

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如社區活動、公益社團、朋友或同學聚會、當志工、下棋打牌等等,都有助於促進大腦運作,降低患病的風險。

降低三高

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是增加患病機率的高危險因子。研究顯示糖尿病可能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穩定控制血壓也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當血液收縮壓>160mmHg,且未接受治療者,發病機率是一般正常人的五倍。

避免頭部受傷

頭部曾受到嚴重創傷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頭部受傷是患病的高危險因子,平時騎乘單車或機車時應確實戴上安全帽,降低受傷的機會。

睡眠跟阿茲海默症有關?

除了上述六種預防方法,睡得好也能預防阿茲海默症?2013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神經期刊》的研究結果指出,失智風險與睡眠品質是相關的,睡眠品質較佳者,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而睡眠品質較差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明顯升高。

由於阿茲海默症是大腦類澱粉斑的大量沉積所致,經動物實驗發現,睡眠有助於清除基因轉殖老鼠腦內的類澱粉斑,相反的,被剝奪睡眠的老鼠其腦內類澱粉斑就明顯增加。所以有學者推測,良好、充足的睡眠能夠降低或延緩失智的發生。

所以,睡不好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之一,如果有長期失眠、睡不好的狀況,尤其是家中長輩,就應該就醫檢查並定期追蹤。

阿茲海默症就診問題

許多人也許會有疑問,阿茲海默症該看哪一科?如果懷疑家人有失智問題,可以至神經內科接受診斷,不論選擇哪一科就診,主動就醫才是正確的決定。

此外,阿茲海默症也常與帕金森氏症混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認知功能與記憶力受損,後者則是肢體動作協調發生問題。

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失智的問題,雖然無法完全避免失智的出現,卻能透過活化腦力的方式降低風險。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持續學習能讓大腦不斷接受刺激,讓腦胞持續保持活躍,使美好的記憶永存在腦海裡。

補充小知識

阿茲海默症的腦部變化

萎縮、受損、擴張都是阿茲海默症可能造成的腦部變化
患者的腦部會出現神經細胞死亡及腦部組織的損失,並且腦部的體積會逐漸萎縮,進而影響所有功能。

腦細胞的變化

第一,神經細胞及神經突觸數目遽減,進而影響環境感知的能力。
第二,神經細胞間出現斑塊,它主要是產生於細胞間的不正常蛋白質。
第三,出現神經纖維纏結,主要是由一連串不規則的蛋白質在細胞內所組成。

科學家尚不能確定腦細胞死亡與腦組織流失的原因,但相信與斑塊及神經纖維纏結的出現有莫大關係,隨著病情的發展,斑塊與神經纏結會逐漸擴散到其他區域。

腦部受影響的區域有:

海馬迴

主要控管人類短期、長期記憶與方向定位,也是患者萎縮特別嚴重的區域。

皮質區

負責人類的認知功能,如學習、語言、情緒、情感等等,或空間訊息、視覺訊息的整合。患者的皮質區容易受到嚴重破壞,使認知功能大受影響。

腦室

腦部充滿液體的空間將變得更大,佔據與壓迫大腦的其他區域。

腦部的變化會隨著時間擴大影響區域,進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接下來將介紹阿茲海默症的病程發展,以及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況。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Alzheimer’s Association台灣失智症協會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