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為十大死因之首!穩定控制病情的八大原則

 

慢性病的各種疾病,人很沮喪

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2018年底,台灣慢性病患約有1020萬人,有些慢性病和先天的遺傳有關,有些和後天的生活習慣有關,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對慢性病友來說,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是每個人所期待的。

像是最典型的三高慢性病,要控制病情有賴規律地服藥,但有些民眾很排斥服藥,覺得能少吃就少吃。

然而沒有規律服藥所帶來的風險,遠遠大於服藥的風險,比如說如果任憑血糖高高低低,很容易引發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有時候甚至到要截肢的地步,不可不慎。

慢性病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對年輕人來說,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型態,加上油炸、甜食的飲食習慣,都是種下慢性病禍根。今年來許多慢性病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加上台灣人口老化的雙重影響,台灣慢性病人口逐年攀升。根據2018年衛福部統計處的最新公告,國人十大死因以慢性病為最高佔比。而2018年衛福部統計的國人慢性病盛行率,顯示平均每四人至少有一人有三高的徵兆,相較十年前有明顯提高的跡象。

十大死因竟有九項跟慢性病有關

在2018最新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九項屬於慢性病,依序分別是: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台灣慢性病防治竟然不及格?

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公布1990年至2015年全球醫療品質評比,台灣僅排名45名,遠遠落後鄰近的日本(11名)及韓國(23名)。

探究其原因,其中有多項慢性病的評比都只達及格邊緣,或是根本不及格,如慢性腎臟病50分,糖尿病58分、高血壓性心臟病60分,顯示台灣在慢性病控制上還有待加強。

煩惱的人,頭上有烏雲

何謂慢性病?

  • 是一種持續或長期的健康狀況 or 疾病,症狀延續3個月以上
  • 常是不可逆的病理變化,不會像感冒一樣自行痊癒
  • 絕大多數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但易引起併發症
  • 症狀特徵複雜,沒有明確的單一病因
  • 常見的有高血壓、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等等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慢性病?

  • 有抽菸喝酒的習慣
  • 暴飲暴食,嗜好油炸、甜食
  • 過度肥胖、體重超標,想到運動就頭痛的人
  • 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的人
  • 隨年紀增長,身體機能下降的中老年人
  • 有相關家族遺傳病史

常見的慢性病類型有哪些?

常見類型 常見慢性病
惡性腫瘤 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口腔癌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糖尿病高血脂甲狀腺機能障礙
身心疾病 憂鬱症思覺失調
神經系統疾病 帕金森氏症失智症
循環系統疾病 心臟病高血壓中風、血栓症
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
消化系統疾病 胃潰瘍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膽道炎
泌尿系統疾病 慢性腎臟炎、腎臟感染
骨骼肌肉及結締組織疾病 關節炎、多發性肌炎、骨質疏鬆症紅斑性狼瘡
皮膚及皮下組織疾病 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全身性濕疹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慢性貧血、紫斑症、血友病
耳及乳突疾病 慢性中耳炎、內耳前庭病變、神經性耳鳴

慢性病穩定控制的八大原則

培養運動習慣

肥胖是慢性病最大的溫床!建議養成長期而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採漸進式增加運動時間,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兩者都不可偏廢,藉此能促進心肺功能及肌肉的氧氣供給,也能降低體脂、避免過重。

注重飲食攝取

除了基本的少油、少鹽、少糖三大原則之外,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能讓身體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多食用高纖食物則可以避免便秘、降低腸癌的發生機率,亦能降低血膽固醇。

此外,肥胖者需當心熱量的攝取,有高血壓及心臟、腎臟衰竭的病患更要減少高鈉調味料的添加。

杜絕不良生活習慣

抽菸、過量喝酒的行為是最直接損害身體健康的因子,更間接導致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肺部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生,更有研究顯示抽一根菸將減少至少七分鐘的壽命。

生活作息規律

人體具有一定的修復、恢復機制,那就是「睡眠」。現代人熬夜的現象已成為一種常態,而慢性病又稱為文明病,許多疾病皆因不良的生活模式而肇生。深夜是器官排毒、強化免疫系統的最佳時刻,不僅可以增強抵抗力、更能促進良好的新陳代謝.所以,規律的生活作息能使我們免於遭受疾病的侵擾。

定期健康檢查

「許多慢性病絕對不是一朝一夕而生,而是經過長久的累積。」

定期針對高風險項目的進行檢查、或者對一般身體狀況的追蹤,都是幫助自己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另外,符合政府補助資格之民眾,都可定期接受免費的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檢查,及早發現才能掌握黃金治療期,為自己的健康做好把關。

拒絕偏方療法

由於慢性病發展緩慢的特性,病患不容易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而對正規治療產生存疑,或是認為不用服藥就能改善症狀,而採用其他非正統的治療方法,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使用偏方療法不僅常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更可能因而提高死亡率。

記住,若有不適症狀應該立即就醫,除按時服藥外,更應聽從醫生的囑咐,並遵守藥物控制的原則。

調解生活壓力

「給忙碌的自己一個放鬆與思考的空間。」

面對慢性病,生理跟心理都必須做適當的調適,許多身體不適的反應都是因壓力過大所造成,因此適時的紓壓是必要的!在工作之餘,可以培養興趣保持對生活的熱忱,並維持良好的人際互動與交流。也有相當多的研究顯示,運動可以有效幫助人們提昇正面的情緒、同時能緩解憂鬱症狀。

另外,若是已得慢性病的患者或家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往往讓人措手不及,此時,心理的建設與調適就顯得非常重要,擁有正確的態度與觀念,才能幫助自己或家人盡快走出低潮,與疾病和平共處。

正確用藥觀念

用藥的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配合醫生的指示用藥,除了能確保藥效,更能達到穩定控制疾病的目的,「減少服藥」、「減半劑量」的想法都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病情的穩定是因為藥品長期作用所累積的,若擅自停藥或改變藥量,也許短期病情波動不大,但長期可能造成未預期的復發或傷害。

認識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所謂「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指病情穩定的病人,若只為拿藥而必須每月回診,不但耗時也不經濟,所以可視疾病的穩定情況,由醫師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依據健保署的規定,目前可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疾病有100種,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人,須長期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並定期至醫院回診。

此處方箋最長有效期間是90天,一般是分3次領藥,每次可拿28-30天份的藥。第一次是就診後在醫院藥局領藥,第二次及第三次可至健保特約藥局領藥,也可以回醫院領藥。病患仍需每三個月回診一次,由醫師評估病情,調整藥物,再決定是否續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慢性病的治療是一段漫長的過程,接受疾病、遵從醫囑、確實服藥、定期追蹤,才是控制疾病的根本之道,別忘了抱持正面的態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把慢性病的影響降到最低。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好好陪伴家人、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健保署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