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蚊症有辦法改善或治療嗎?6個高危險群預防病變

飛蚊症示意圖
過去飛蚊症有九成是因為老化的緣故,隨著3C產品蓬勃發展、近視族群增多,根據統計,20-29歲的年輕族群已有15%會出現飛蚊症,顯示眼睛老化的速度已逐漸加快。

飛蚊症的常見症狀與由來

飛蚊症病人最常提到,視野會莫名出現點狀、樹枝狀、毛毛蟲狀等黑點或黑影,即便眼晴停止轉動,這些黑點仍會繼續移動,就像蚊子在眼前飛舞一樣,因此有了「飛蚊症」的稱呼。

眼球成像及玻璃體的作用

眼球的角膜、水晶體、玻璃體是眼睛接受光線及成像的重要構造,必須保持透明的狀態,才能使光線折射聚焦,將影像清晰地呈現在視網膜上。

眼睛構造圖與玻璃體

而眼球內部由一團清澈透明的膠狀物質所構成,稱作「玻璃體」,它是一種半流動的黏稠液體,由玻璃體纖維、水份以及少量細胞所構成,佔據眼球三分之二的體積與重量,其作用主要有兩個:

  1. 保持眼球形狀
  2. 使影像能不受阻礙地呈現於視網膜

飛蚊症是如何造成的?

飛蚊症大多是眼球玻璃體發生變化所致,依發生原因不同可分成「退化性」、「病理性」兩大類。視野中看到如飛蚊的黑影稱作「內視現象」,意即玻璃體中的雜質在視網膜上成像的緣故。

玻璃體的退化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人類從孩童發展至成人時期,玻璃體會逐漸變大且與視網膜緊密相連,而後玻璃體可能因老化而與視網膜水化分離,除了體積會變小,分離的纖維也會游離在玻璃體中。

退化性

正常老化的情況下,玻璃體大多分離平順,患者看到一點或一圈的雜質則是游離的纖維,當眼睛注視白色背景物時,光線會將這些纖維投射在視網膜上,視覺上看起來就會飛舞的蚊子,此種類型屬於「退化性飛蚊症」。

病理性

若是玻璃體分離不平順或是伴隨其他疾病,就可能因出血而看到極多的黑點,如合併高度近視或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另外眼內或玻璃體發炎也可能因大量白血球滲於玻璃體中而出現黑影,這些都屬於「病理性飛蚊症」。

而詳細的病因需要醫師進行眼底散瞳檢查才能得知,以下是容易發生飛蚊症的高風險群:

  • 年紀超過50歲
  • 高度近視
  • 眼睛曾受過傷
  • 曾做過白內障手術
  • 糖尿病患者
  • 眼睛發炎

6個飛蚊症的危險因子

若已是飛蚊症患者且合併上述情況,則有較高的風險引起其他併發症,如引起視網膜剝離而損害視力,需要特別留意。

何時需要就醫檢查?

若是視野中有異常黑點的出現,第一步應該是盡快就醫,對玻璃體及視網膜進行詳細的檢查,確定這些「飛蚊」出現的原因。

由於大部分飛蚊症屬於良性,如果沒有玻璃體及視網膜的病變,通常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不過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應該立即回診檢查。

  • 出現比平常更多的斑點
  • 突然出現的飛蚊症
  • 視野出現閃光
  • 視野周圍變暗

飛蚊症嚴重症狀與就醫時機

飛蚊症有哪些治療方式?

目前仍缺乏有效且安全的治療藥物,也沒辦法進行雷射或手術治癒,簡單來說並沒有能永久解決的治療方式。

許多醫學期刊提到,良性的飛蚊症並不會傷害眼睛,可試著與它和平共存,如遇到漂浮物遮到中心視線,可嘗試使眼球上下左右轉動,讓眼球內之漂浮物移開中心視線。

重要的是記得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如果有發生新的症狀或變化,就需要提早回診。

飛蚊症患者如何預防視網膜病變?

對於高度近視等高風險族群,可透過全視網膜檢查盡早發現視網膜裂孔或剝離,若檢查後有發現上述情況,則可透過雷射修補裂孔及剝離的視網膜,以防病灶繼續擴大。如果裂孔或剝離情況已相當嚴重,則須由醫師評估進行手術治療。

對於合併糖尿病的患者來說,嚴格控制血糖為首要任務,避免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微細血管受損,降低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的發生。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衛福部桃園醫院、台大醫院、亞東院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