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病人與家屬一定要知道的事!應對10種常見副作用

化學治療的常見迷思

多數人對化療往往充斥著「副作用大」、「痛苦難耐」的印象,事實上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可怕。
化療目前仍是對抗癌症最主要的作法之一,且經過多年的演進,除了藥物療效的提升,化療藥品的副作用也逐步降低,例如有更多方式能緩解副作用,如止吐劑、抗生素等等。
病患在治療前最重要的就是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在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各類情況、事先擬定對策,降低因不了解化療所產生的恐懼感。

化學治療如何對抗癌細胞?

正常的細胞從生長到死亡都有其規律的週期,而「癌細胞」是指細胞出現不正常的分裂增生,造成身體的耗損及異常症狀。

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合成藥物來治療疾病,醫學上大多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癌症),藥物會透過血液循環至癌細胞處,用以抑制癌細胞生長。

化學治療常用於哪些情況?

進行化學治療的目的包括:治癒癌症、抑制癌細胞成長、殺死癌細胞、緩和癌症的不適症狀。並不是末期癌症才需進行化療,在許多早期癌症治療中化療也相當常見,治療期間也會視情況搭配其他治療方式。

不同的癌症種類、腫瘤大小、擴散程度,所採取的治療策略也不同,常見情況有以下幾種:

治療類型 治療目的
開刀前的前導治療 在開刀或放射線治療之前,先用化療將腫瘤變小,有利於增加局部控制及減少開刀或放射線治療所帶來的局部傷害。
輔助性治療 在開刀或放射線治療之後,目的是用來殺死殘餘的癌細胞,預防癌細胞轉移或復發。
根治性治療 以化學治療作為主要治療方式,常用於血癌、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癌症治療。
維持性治療 對於某些癌症病況已緩解的病人,會以低劑量或低毒性的藥物長期治療,希望能減緩殘餘癌細胞的生長。
緩和性治療 針對癌症已經發生轉移的病人,用於減輕癌症所引起的不適症狀,以及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化療的五種目的
 

年長者適不適合做化療?有哪些考量因素?

過去有許多觀念認為,高齡80或90歲以上的長者不適合採取積極的癌症治療,其認為老人腫瘤生長的速度很慢,即使死亡也是死於其他因素,因此不應該讓他們接受痛苦的癌症治療。

上述說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例如乳癌及攝護腺癌在老年人身上的進展確實較為緩慢,不過年齡並不是治療與否的絕對因素,年長者治療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數,但究竟該如何衡量?

以現今醫療水準來說,許多醫學專家更重視的是:「醫療介入是否能改善因疾病而惡化的生活品質,如果不能,則必須慎重考慮。」子女陪同就醫的過程中,若遇到需要決定醫療決策時,必須考量以下幾點:

  1. 尊重長輩或病患的想法
  2. 考量治療後的生活品質
  3. 預測治療風險(包括癌症屬性、治療目標、承擔風險、預後情況)

 

化療時間需要多久?需要在哪裡進行?

化療的頻率與治療時長,會依癌症的類型與病情、藥物類型及病人對藥物的反應而有所不同,有些病人需要每天或每週做一次化療,也可能每月一次,這些都需要醫師做綜合性的評估,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化療的地點可能在住院病房、醫院化療室或是家裡,必須視病人使用的藥物與劑量、個人意願及醫師的建議而定。

給藥方式包括靜脈注射、口服、肌肉或皮下注射等,會視癌症及藥物類型而有所不同。

化療常見的十大副作用,該如何克服?

接受化療前的病人常常擔心副作用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副作用,有些人的情況可能較輕微,甚至沒有。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跟藥物種類、劑量及個人體質有關,可先與醫師溝通了解。副作用大多會在治療結束後慢慢消失,正常組織也會藉由新陳代謝恢復運作。

每一種副作用都有其相對應或有助緩解的處理方式,病人或家屬可以學習如何克服,將影響降到最低。

(ㄧ)毛髮脫落

掉髮通常會在治療的2-3星期或是兩次療程後發生,毛髮可能會漸漸脫落或一次一整撮地掉落,若發生嚴重掉髮時,可以考慮先將頭髮剃除,避免因大量脫髮而產生的恐慌感。毛髮脫落並不限於頭部,也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有毛髮的部位。

應對方式:

  • 掉髮期間使用寬齒的梳子整理,吹髮時避免溫度過高。
  • 提前調適心情,讓光頭的狀態能夠更自在。
  • 事先準備假髮、頭巾、帽子。
  • 頭髮再生或沒頭髮時,可能感到頭皮乾癢,可使用較潤膚的洗髮劑,或是使用乳液按摩保養。
  • 避免刺激頭皮,治療期間不要染、燙頭髮或使用造型液。

(二)口腔及喉嚨潰瘍

化療藥物可能會破壞口腔及喉嚨粘膜的細胞,造成破皮或潰瘍。此外,其它問題還包括:降低食慾、吞嚥困難、容易感染、味覺或嗅覺改變。

應對方式:

口腔清潔 疼痛處理 飲食參考
1. 化療前請牙醫師將牙齒徹底清潔,若有蛀牙、牙齦疾病、假牙問題也必須事先處理。 1. 清潔時選擇較溫和的0.9%生理食鹽水或不含酒精的漱口水。 1. 注重營養補充,可促進細胞修復。多選擇高熱量、高蛋白之食物。
2. 刷牙時以軟毛牙刷輕輕刷牙,破皮潰瘍較嚴重時以漱口水代替。 2. 出現潰瘍時可請醫師開立藥膏以改善症狀。 2. 多食用清涼食物、避免熱食,以減少刺激。
3. 清潔器具如牙刷,應放置在乾燥的地方,避免孳生細菌。 3. 若疼痛難耐,可請醫師開立止痛藥。 3. 選擇柔軟好入口的食物:如奶昔、軟性水果、馬鈴薯泥、炒蛋、布丁等。
4. 利用果汁機將煮過的食物加以處理打碎,方便病患食用。

若出現味覺或嗅覺改變時,可以試著吃一些過去不常吃的食物或飲料,同時經常刷牙及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以改善對食物的味覺。烹調食物時可以增加一些調味料(檸檬、洋蔥、大蒜、迷迭香、番茄醬等),或是在食物裡加一些糖增加香甜味。

(三)嘔心、嘔吐

這兩種副作用在化療中是十分常見的,其發生的頻率及嚴重度會根據不同藥物而定,不過多數噁心及嘔吐的情況是可以控制的。

應對方式:

  •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
  • 喝水選在餐前或餐後一小時,不要在用餐時喝水。
  • 食物以清淡為主,避免甜食或較油膩的食物。
  • 若是噁心感常發生在早上,可以在起床前吃一些乾糧,如麥片、土司或餅乾等。
  • 若在化療過程中會感到噁心,那麼下次化療前幾個小時盡量保持空腹。
  • 餐後以坐姿休息一會幫助消化,盡量不要馬上平躺。

(四)腹瀉

化療藥物也可能引起腸胃道發炎、甚至引起腹瀉,如果水瀉的情況持續24小時,或是合併發生或出血等症狀,就應該立即與醫師聯絡。

應對方式:

  • 多喝水補充水份,維持電解質平衡。
  • 腹瀉嚴重時,避免油炸、辛辣及高纖食物,並改以流質食物代替。
  • 食物改攝取低纖飲食,例如白麵包、白飯或麵條、雞肉、魚類、優格、蛋類等。
  • 腹瀉會導致鉀離子流失,除非有腎臟疾病,不然可多補充高鉀食物,如香蕉、橘子、馬鈴薯等。

(五)便秘

化療過程中諸多原因都可能導致便秘,例如止吐劑或止痛藥的使用、食量減少、活動量減少、飲食型態改變、情緒壓力等。

應對方式:

  • 多喝水幫助軟化大便。
  • 攝取高纖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麵包、豆類等。
  • 在體力許可下增加活動量,促進腸胃蠕動。
  • 養成正常排便的習慣,紓解心理壓力。
  • 不可自行服用瀉藥、軟便劑或灌腸,尤其是白血球或血小板數量太少時。

(六)骨髓造血功能

化療過程中最常發生的就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破壞,化療藥物主要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其中大部分是造成白血球及血小板功能的破壞與數目的降低。(補充知識:白血球功能主要為抵抗外來病菌;血小板功能為凝固血液,幫助傷口止血。)

應對方式:

影響 照顧方式
白血球過低 抵抗力較低,容易發生感染。 1. 做好清潔工作,如口腔、皮膚、尿道口,並常洗手。
2. 進食後將口腔清潔乾淨,減少感染機會。
3. 大小便後以清水輕柔清洗尿道口及肛門。
4. 身體出現外傷或發言時,應盡快就醫。
5.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接觸感冒、麻疹、水痘等傳染疾病之病人。
6. 避免生食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以及未經去皮的水果。
紅血球減少 因體內攜氧不足可能處於貧血狀態,會感到疲倦、虛弱、頭暈、怕冷。 1. 充分休息幫助恢復體力。
2. 限制活動量以減少體力消耗。
3. 坐下或躺下等改變姿勢時應放慢,以免感到頭暈目眩。
4. 化療導致的貧血較不易從飲食調整,因此飲食上採均衡、高蛋白即可。
血小板過低 碰傷或割傷時會出血不止,腸胃道出血可能解黑便或血便。 1. 勿自行任意吃藥,如含阿斯匹靈類的消炎藥,可能進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使出血更嚴重。
2. 刷牙時使用軟毛牙刷並輕柔刷洗,避免傷害牙齦造成出血。
3. 擤鼻涕時動作要輕柔,以及避免挖鼻孔,以免弄傷鼻黏膜造成出血。
4. 避免高壓力性的動作,如用力解便、咳嗽、打噴嚏,以免造成血管破裂而出血不止。

(七)神經及肌肉系統

化療藥物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的傷害而出現手腳刺痛感、灼熱感、無力或麻木感。此外某些藥物還可能造成神經系統的病變,例如感覺遲鈍、平衡感失調、行動遲緩、聽力喪失、記憶力退化等。

因為神經系的副作用其恢復時間通常比較慢,所以病人更應該了解自身的情況,家屬也必須多從旁協助,避免危險情況發生。

應對方式:

  • 感覺遲鈍時,不要拿太尖銳、太燙、太重或任何危險物品。
  • 平衡感或肌肉力量失衡時,走路或上下樓梯最好有家人攙扶。
  • 浴室地板鋪上防滑墊,以防止滑倒。
  • 避免穿易滑的鞋子或高跟鞋。
  • 可用嬰兒油按摩末梢肢體,並經常延展末梢肢體。

(八)皮膚及指甲

皮膚的影響包括皮膚變紅、乾癢、脫皮、易長青春痘;指甲則可能變得脆弱、易斷或出現帶狀紋路。治療過程中若出現紅斑或蕁麻疹、突發搔癢,可能是藥物過敏所致,須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皮膚的影響和神經系統一樣需要較長的恢復期,例如膚色變深、變黑,通常療程結束後的幾個月內就會慢慢消退,對身體不會有影響。

應對方式:

  • 出現青春痘時,保持臉部清潔。
  • 皮膚潮濕會癢時,可塗抹爽身粉;皮膚乾癢時,可塗抹乳液抱持滋潤。
  • 避免長時間曝曬、適當防曬措施,例如遮陽帽、擦防曬乳。
  • 做家事時,帶手套來保護皮膚及指甲。

(九)影響性器官功能

化療期間不論男女都可能影響生殖器官的功能,男性方面可能會降低精蟲數目及活動力,甚至有不孕的可能性,需與醫師討論藥物種類對不孕之影響,此外治療期間應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受損的精子與卵子結合而有胎兒先天畸形的風險。

女性方面,因化療藥物可能影響卵巢及其荷爾蒙的分泌,而使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不過此時仍有懷孕的可能,所以必須正確地採取避孕措施,避免受藥物影響而導致胎兒先天性缺陷的可能。

(十)其它器官的影響

  • 心臟
  • 腎臟
  • 感冒症狀
  • 體液滯留

有些化療藥物可能損害心臟肌肉,使病人出現心律不整、極度疲倦等症狀,治療期間會持續監控患者的心臟功能,若有出現胸痛、呼吸急促的情形,應盡快通報醫護人員。

腎臟在治療期間需代謝化療藥物,因此也可能對膀胱及腎臟帶來損害,如果治療期間出現排尿灼熱、血尿、發燒或發冷,就應該立即就醫。治療期間多喝水有助於預防膀胱及腎臟受損,若有噁心、嘔吐的情況則不須勉強大量喝水。

此外,接受化療後的數小時或數天內也可能出現類似感冒的不適感,例如肌肉痠痛、頭痛、缺乏食慾、疲倦等,必要時醫師會開立止痛藥來緩解症狀。常見影響還包括體液滯留而引起臉部、四肢腫脹,此時應特別留意照顧皮膚,避免出現外傷而增加感染的機率。

化療期間該如何補充營養?

為了提供身體進行修復時所需的能量及提高抵抗力,化療病人會比一般人攝取更多的營養,而飲食重點不是吃得多,而是著重在「營養均衡」。

特別注意,體重下降是營養不良的指標之一,體重下降越多,發生營養不良的機會也越高,也會影響到治療的療效及存活率。

化療的飲食原則

飲食原則:

  • 重質不重量:選擇營養成分高(魚、肉、蛋、奶等高蛋白質飲食)、熱量高的食物。
  • 少量多餐:替代正常的三餐,隨時準備小點心,想吃的時候就吃。
  • 食材多樣化:選擇多樣食材、調味多變換,具有促進食慾的效果。
  • 清淡不油膩:避免因消化不良所產生的不適感。

其他增進食慾的方式還包括:餐前多散步活動、改變用餐的氛圍或環境(公園野餐、燭光晚餐)、邀請朋友或家人到家裡聚餐

如果發生副作用造成進食困難時,當下不要太勉強病患,當身體感覺舒服或有食慾時,再正常的進食。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癌症希望基金會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全民健康基金會科學人雜誌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